11.23.2010
感恩的故事
每年的感恩節,都會自製一張電子卡送給所有的朋友,感謝大家一年來給予的協助、支持、鼓勵…
卡很簡單,包含的是誠心的感謝,可是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,只希望大家能夠笑納。
就在寄卡與收到友人的回信時,也看到這一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,「感恩的故事」:
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。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,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,做最後的決定。
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,該青年成績一 貫優秀,從中學到研究生從來沒有間斷過。董事長問,你在學校裏拿到獎學金嗎?該青年回答,沒有。董事長問,是你的父親 為您付學費嗎?該青年回答,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,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。董事長問,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?該 青年回答,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。
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,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。董事長問,你幫你母 親洗過衣服嗎?該青年回答,從來沒有,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,再說,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。董事長說,我有個要求,你今天回家,給你母 親洗一次雙手,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。
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很大,回到家後,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,母親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。該青年給母親洗著手,漸漸地,眼淚掉下來了,因為他第一次發現,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,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。
青年第一次體會到,母親就是 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,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。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,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。當天晚上,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。
第二天早上,該青年去見董事長。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,問到,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?該青年回答說,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, 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。
董事長說,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。該青年說,第一,我懂得了感恩,沒有我 母親,我不可能有今天。第二,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,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。第三,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。
董事長說,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 感恩,會體會別人辛苦,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。你被錄取了。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,深得職工擁護,員工也都努力工作,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。
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,習慣了被人圍著寵著,什麼都是「我」第一,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,上班後,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,當了經理後,不知道員工的辛苦,還要怨天尤人。這樣的人,會有好的學校成績,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,但社會上的這類人,都不能成大事,都不會感覺到幸福,都要跌跟鬥,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?
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 大房子,吃大餐,學鋼琴,看大屏電視,但你在割草時,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,你在吃飯後,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,不是你沒有錢雇人,而是你真心愛孩子。你要讓孩子知道,即使父母掙不少錢,但早早的白髮,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。但更重要的是,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感恩。
看完這篇文章很感動。想起了母親的那一雙手。
和筆者不同,我的母親不是靠雙手替人洗衣賺錢,但是卻是長年累月做家務。記憶中母親的手就是粗糙得很。具體一點來容易:她的手掌可以用來替人捉癢。記得堂弟小時候都很怕碰到母親的手,常說「伯母,妳的手怎麼那麼粗」。我小時候也不太愛牽母親的手,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比較獨立,一方面也因為母親的手很粗,牽起來也不太舒服。
母親一直都不用洗碗液清洗廚具,一般只會用麵粉加水拌開的「麵粉糊」來替代。在我們長大後,開始抱怨母親沒把廚具洗乾淨,所以就出手幫忙洗。沒有想到母親不用洗碗液的原因,是她的手常脫皮,有傷口,碰到肥皂水會痛到不得了。想想,心裡還蠻愧疚的。再長大一些,會給媽媽買一些護膚膏或液,但是母親都不愛用,只說她的手是「無藥可救了」。
最近十幾年和母親相處的時間非常少,不知道她那粗糙的手,是否隨著近年少做家務而有所好轉,又或者更糟了?一起出門的時候,如果有需要越過馬路時,我也會牽著母親的手過,第一個感覺不是粗糙,而是弱小。再看看自己的手,除了一些死皮,完全沒有做過粗工的痕跡。自己「命好」,不是天生的,是父母親給予的,他們用自己的辛勞,給子女無限的幸福。
感恩節到來,除了感謝親朋友好,更要感謝父母親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