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14.2010

唐山大地震 After Shock

一個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刻,向自己的哭點挑戰,結果是──崩壩。

對於「唐山」這兩個字,最初的回憶,要回到六、七歲吧。從那時候開始,一直以為唐山就是中國。因為媽媽和阿姨總會提到她們在「唐山」的大哥,也就是我的大舅。從小市鎮裡有任何老人逝世,大家也會說「xx回唐山了」。直到後來的後來,才知道唐山只是中國的一個城市,而大舅似乎也從來沒有住過唐山。

對於唐山大地震,我是一點印象都沒有。為什麼?因為當天的我,才剛滿三個月大。因為我們的史歷教科書,只有略提中國的黃河文明,對於中國近代史,是一無所知。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,才對唐山大地震有更多的認識,應該是成年以後的事。

打著「23秒生死.32年感動」標題的《唐山大地震》出來後,我沒有第一時間去看,畢竟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上電影院了(而且這部片子也還沒在美國上映)。雖然有看到朋友轉貼的文章,還有在網上播放的主題曲《23秒.32年》和片尾曲《心經》,但卻一直沒有看那電影。直到前兩天一個朋友轉寄來土豆網的連網,才在今晚看了。

看完,心,很…沉。

地震有多可怕,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真正體會。在洛杉磯遇上幾次輕微的地震,自己都嚇壞了。當時你根本無法預知地震有多強,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。劇中元妮所講的那一句「沒了…才知什麼是沒了」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盪漾。

要一個女人在痛失丈夫之後,必須在一對兒女之間作出生死抉擇,是多麼殘忍,多麼痛的事,就像是主題曲那句「…一個沒有麻醉的手術」。沒有人想走到那一步,更沒有走到那一步的人能夠作出抉擇。「兩個都得救」,但是也必須面對「兩個得救不活」的後果。在那個思想仍相當保守的年代,媽媽不得以選擇了兒子。

清楚聽到「救弟弟」三個字,命不該絕的姐姐痛恨媽媽一輩子,「不是記不住,是忘不了」。這種心情應該可以了解,她覺得自己被出賣、被遺棄了。這個跟尋了她一輩子的心結,在自己前往災區賑災,拉著一個女兒痛失一條腿而大哭的母親時,解開了。怨恨都算到媽媽頭上,但總比孩子沒有命來得重要,還有比這個更偉大的母愛嗎?聽到那個媽媽歇撕底里地喊道「我要我女兒那條腿」,眼淚鼻涕都飆出來。

養父母對從災區領養回來的姐姐,付出了全心的愛,那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。即使養母會吃養女的醋,深怕她一走了就不再回來,但是臨終前,還是提醒她要去找回親人,親人永遠是親人,這就是華人獨有的親子觀念吧。

電影安排兩姐弟在32年後的汶川災區重逢,把唐山到汶川這兩個不同年代的大地震結合起來,無可否認是戲劇化了一點。然而,我們都喜歡看大團圓嘛,不然就真的是從頭悲到尾了。上周才看「錦繡四川」的演出,感受到災民劫後餘生、重建家園的活力與鬥志力,只能說「加油」!

人與人之間,因為有不諒解,彼此之間建立了隔閡。幸運的話,我們能在有生之年破冰重逢;不幸的話,可能就怨恨一生,含恨而去。與其遺憾終生,不如放下身段,親人畢竟是親人。

希望這部電影可以入圍並拿下奧斯卡小金人!

★★★★★

2 comments:

  1. 拿奥斯卡,大概很难的。
    但一部好的电影,并不需要奖项来肯定,那只是锦上添花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人家女兒「死了」32年都能要回,奧斯卡還是有希望的(哈哈,先自我安慰一下下)。我想票房的肯定比較重要,只是希望有更多外國人能欣賞這部難得好看的中文片。

    ReplyDelete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